华人影院
华人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上甘岭》这场“高端局”,打得好!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7

2024年10月30日刊| 总第3770期

这几天,很多中国人都在算一道数学题:138 335-8=?

答案是这两天于优酷、咪咕视频和CCTV-1陆续收官的抗美援朝战争电视剧《上甘岭》中,主人公所在连队的牺牲人数。

138是他们奔赴前线时的人数,335是后续补充的人数,而8人是他们撤回时仅剩的人数。

这部由刘伟强执导,王雁林、何楚舞、胡俊松、王刚编剧,黄轩、王雷领衔主演的剧集,自10月14日开播后便一直保持着高热态势。

在酷云和CVB的统计里,其平均收视率均暂居2024年首位。据猫眼专业版统计,这部剧首轮播出期间的全网曝光累计超过20亿次。

“上甘岭智慧”和“上甘岭精神”再次成为全民热点。志愿军战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再次鼓舞了全国人民。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撰文评价这部剧:“恰立时代潮头,以旧日之艰苦唤醒今日之清警,展望明日之富强。”

收官日复盘《上甘岭》全剧发现: 主创在故事创作上,有机地融合了历史叙事与诗性叙事;在人物塑造上,巧妙地将平凡战士与知名英雄相互照耀。

这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链接到大众审美的典范,也是电影经验护航剧集创作的成功尝试。

坚持打“高端局”

不自嗨也不低估观

某些抗战剧曾因自嗨式创作与观众渐行渐远。于是,当头部公司们开始涉猎抗美援朝题材时,都会有意识地回避创作自嗨。

《上甘岭》就是非常理性、客观地对上甘岭战役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全方位的呈现。

尽管剧中的战争场面很燃,视听效果极为震撼,但主创并不会单一地在视觉表现上发力,或者不遗余力地去渲染情绪。

剧集一开始观众就发现,这次主创引导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战场背后的智慧较量、意志较量。

无论是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王雷 饰)在指挥部与敌方将领的互猜心思,还是八连副连长段显峰(黄轩 饰)在战场上与敌方士兵的狭路相逢,都被拍成了“高端局”。

剧中敌我双方的将领对对手的分析,已经深入到成长经历和性格类型。主将的个性的确会体现到队伍的作战风格和战术选择之中。秦基伟和“联合国军”的范弗里特之间的隔空较量,很有高手对弈的风范。

“一计抵万军”, 《上甘岭》整部剧都埋着一个基调,就是在追求如何更合理地取得胜利,如何“让更多的战士活着回来”。对手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军事装备,逼着我们打这一场“高端局”。我们只能拿出自己的本事来打。本事不够,就在战场上磨炼。

“零敲牛皮糖”战术、“挖山筑城”的坑道工事,都是志愿军的原始资本,在剧中有着足够充分、细致的呈现。“步炮协同”的默契则是不断磨合出来的。

在段显峰实践“步炮协同”之前,我军的安全距离超过了100米。段显峰先是尝试缩小到80米,结果失败,造成了重大损失。在总结经验教训后,段显峰与炮兵的默契度越来越高,终于将安全距离缩小到了70米。而他觉得最佳的距离是50米。

这种“上甘岭智慧”才是真正的高端局打法,充分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装备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所展现出的非凡才智。

除了战术上的智慧展现, 本剧还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观照了敌我双方。这使得停战谈判桌上的文戏,同样有着“高端局”的剑拔弩张——通过素描的面部表情来解读对方的内心活动,掐着表给对方精准施压。

只有不被“表演”迷惑,才能看破对方的真实意图,用好手中的砝码。这种谈判桌上的“高端局”,不动声色却犹如刀光剑影。

本剧还长线刻画了“联合国军”内部的几组人物关系。对多立场的落地描摹,弥补了以往同类型题材创作中的一些缺憾。

展卷式人物塑造

兼顾成长线与共情点

本剧细致地呈现了上甘岭战役的筹备、开局、中段和结局各个阶段,有一定的时间线性。

于是,在人物塑造上,很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群像画卷。

八连指导员胡满仓(潘斌龙 饰)喜欢用厨房经验类比世间一切的道理,构建出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连队基层氛围。

诸如“快把你那三等功的汗毛洗洗吧”“把你的第二生命(机枪)保护好,别老拿出来换东西”等台词,迅速拉近了现代观众与八连战士的距离。

八连里的其他几位基层战士,更是有着鲜明的成长弧线。其中又以段显峰、双喜(赵润南 饰)、范元宝(小叮咚 饰)最为完整。

段显峰的成长是他终于将学得的理论运用到了实际战场上,并对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双喜从一个战场上的“独行侠”,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副连长,学会了对战友负责。

范元宝则是从一个单纯善良,以至于略显胆小的人,成长为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

在描绘八连战士成长线的同时, 观众耳熟能详的那些英雄们,也会被主创精心地点缀于画卷之上、群像之中。

当邱少云(释小龙 饰)、黄继光(欧豪 饰)的名字以红色字体浮现,观众的心会被猛然击中。黄继光牺牲的场景里,导演刘伟强还特意安排主人公段显峰亲眼见证了这一幕。

段显峰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多位志愿军战士原型的综合体。段显峰的视角,就相当于观众的代入视角,在他看到黄继光奋勇堵住机枪孔时流下的泪,也是观众代入当时情景后流的泪。

剧中还有一些观众没那么熟悉的真实英雄。比如与黄继光一起冲向敌人碉堡的吴三羊和肖登良。以前我们的泪可能都是为了黄继光而流,这一次也为吴三羊而流,为每一位志愿军战士而流。

段显峰替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上甘岭,看到了真实的志愿军,看到了每个战士都可以是黄继光,每个战士都是英雄。

展卷式群像塑造,既有一个个直击人心的共情点,又有长线的陪伴感,是历史写实与艺术写意的融合。生动的日常交织悲壮的时刻,主创们怀着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敬意,完成了这幅瑰丽、壮阔的英雄画卷。

电影经验护航剧集创作

守正创新的发展之道

《上甘岭》是博纳影业继电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后打造的首部主旋律大剧。

导演刘伟强更是知名的香港电影导演,代表作《中国机长》《中国医生》都是有口皆碑的佳作。

可以说,电视剧《上甘岭》是一次以电影经验对剧集创作的护航。

近几年来,电影和剧集之间早已模糊了分界线。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和电影公司投入到剧集的创作和制作之中。电影经验确实为剧集(尤其是十几集、二十几集的中短剧)带来了新的体验感。

剧集创作喜欢做加法,电影创作喜欢做减法。《上甘岭》显然没有迷失其中。

比如,段显峰和前线观察所观察员杜文锦(刘浩存 饰)之间的感情戏处理,就不是剧集传统的做加法,而是电影的做减法。

两人相识于一次短暂的邂逅。之后他们一个在观察所,一个在坑道,所有的联系都是通过电话和步谈机进行的战场交流,没有额外的话语。

这种减法处理的相知,显然更贴近真实的战斗情谊,反而让人更觉暖意。

还有一些闪回镜头的运用,也很有特点。因为其中有些闪回属于“假闪回”,闪回画面并非剧集已播出过的画面,而是一些从未出现过的人物前史。这种手法在电影里并不多见,是电影创作者对做加法的一种学习成果。

这些闪回让24集的剧集,同样可以拥有宛如40集一般的厚重感、史诗感。

电视剧可以娓娓道来,阶段性营造不同的张力也未尝不可。电影则是戏剧张力先行,甚至要贯穿全片、统领全片。

《上甘岭》的戏剧张力更偏向于电影,从始至终集中于一个,那就是“在军事学院搞战术推演”和“在阵地上真枪实弹地打”之间的冲突。

两者合的时候,主人公段显峰就收获成长;两者悖的时候,主人公段显峰就跌入灵魂黑夜。 阵地的每一场争夺,段显峰的每一步成长,底层张力都是这个核心冲突。

这使得整部剧更浑然一体,集与集之间更为紧密。收视率持续维持在高位,波动极小,说明了本剧的戏剧张力一直能抓住观众。

博纳影业是在用他们在电影制作中的成功经验,给重大历史题材剧集保驾护航。在宏大叙事中表达细腻情感、输出人文情怀,多维度传达“人心向背”历史逻辑的同时,亦引发了普通观众的强共鸣、强共情。

坚守文化底蕴、正视历史背景、建构价值认同,博纳影业为行业摸索出了战争题材剧集守正创新的发展之道。

文/满囤儿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