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影院
华人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2023影业江湖:阿里光线中影突出,博纳华谊万达掉队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3   浏览次数:47

原标题:2023影业江湖:阿里光线中影突出,博纳华谊万达掉队

2023影业江湖:阿里光线中影突出,博纳华谊万达掉队

搜狐娱乐专稿 (哈麦/文)比较2023年各大电影公司的沉浮,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有购票平台或院线资源的好过没有这种发行渠道的,有互联网背景的好过传统的,国营的好过民营的。

具体来看,猫眼及其控股股东光线传媒,淘票票及其母公司阿里影业,拥有多条院线、影投和多种资源的国企中影表现突出,而传统的电影公司如博纳影业、万达影视、华谊兄弟、北京文化各有各的弱势,票房和业绩在掉队。

PART A 上升

阿里影业:参投发行六七成卖座片

猫眼、淘票票本来只是线上购票平台,属于嫁接影院和观众的服务方。但随着其垄断地位的确立,对电影行业从投资、制作,到营销、发行的参与越来越深入。

淘票票属于阿里,后来被装到了阿里影业旗下,淘票票既卖票,也发行,也投资,阿里影业也是又投资又发行,还有优酷电影也参与电影投资,也就是说阿里旗下有淘票票、阿里影业、优酷电影三个厂牌。

2023年票房过5亿元的前25部国产电影中,淘票票参投了10部,包括《孤注一掷》《消失的她》《人生路不熟》《前任4》《热烈》《保你平安》《莫斯科行动》《三大队》《年会不能停!》《涉过愤怒的海》。参与发行了16部。

阿里影业参投了4部,包括《流浪地球2》《长安三万里》《巨齿鲨2》《长空之王》。参与发行了5部。

当然,有些影片淘票票、阿里影业会同时参投、发行,有重合。

总体看,两家公司加在一起,参与投资了约六成的高票房影片,参与发行了约七成的高票房影片,这种背靠平台对电影行业的参与度传统电影公司是做不到的。

优酷电影参投了院线电影《莫斯科行动》《无价之宝》,以及网络电影《天龙八部之乔峰传》《无间之战》《兴安岭猎人传说2》。

不仅参投,阿里影业、淘票票也在努力成为能拥有版权的制片公司,自己开发项目。

《龙马精神》阿里影业是第一大主控出品方,《长安三万里》《长空之王》《潜行》《不虚此行》阿里影业都是第二大出品方。

淘票票作为第一大出品方主控出品了《无价之宝》《沉默笔录》。

猫眼微影:盈利能力超中影、光线

猫眼微影的模式跟淘票票类似,又是卖票,又是参投,又是营销、发行。

很多电影会找淘票票、猫眼两大平台一起发行,所以这两家参与的电影很多都是重合的。

2023年票房5亿元以上的25部国产电影猫眼微影参投了16部,包括《满江红》《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熊出没·伴我“熊芯”》《人生路不熟》《前任4》《热烈》《长空之王》《志愿军:雄兵出击》《保你平安》《一闪一闪亮星星》《年会不能停!》《涉过愤怒的海》《拯救嫌疑人》。参与发行了15部,约占七成。

当然,猫眼也在尝试主控电影项目,《我经过风暴》《一个和四个》《温柔壳》上海猫眼影业就是第一大出品方。

可见,处在垄断位置的猫眼、淘票票在电影行业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成了最头部的玩家。

猫眼娱乐在香港上市,2021-2023年持续盈利,2021年净利润3.69亿元,2022年净利润1.05亿元,2023上半年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增长167%。盈利能力超过中国电影、光线传媒等业绩居前的老牌电影公司。

因为港股流动性差等原因,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通常远低于国内A股。猫眼娱乐目前总市值约110亿港元,为光线传媒总市值的42%。

阿里影业也是在香港上市。2023上半财年净利润4.64亿元。目前总市值约131亿港元。

光线传媒:传统民营电影公司领头羊

猫眼最早属于美团,后来合并了微影,再后来被光线传媒并购控股。

虽然光线传媒是猫眼微影控股股东,但两家公司经营上相对独立。

光线传媒没有影院、院线资产,不像万达电影、横店影视、中影、博纳、华谊等都多多少少有影院,是相对比较纯粹的电影公司,主要靠电影、电视剧投资、发行赚钱。

光线传媒是电影行业民营公司里表现最稳的一家,几年来主营业务一直在盈利,也没出现债务危机,主控项目多,表现相对很突出。

2023年,光线主控出品、发行了《坚如磐石》《深海》《茶啊二中》《这么多年》《照明商店》,依旧是动画、爱情类型为主,以小博大,成功率很高。

因为项目成本普遍相对低,加上公司不那么缺钱,光线不像其他出品方那样把项目分给很多公司参投,而是喜欢“吃独食”,这样做的坏处是风险集中,但好处是一旦跑出黑马,利润可以独享,能赚的足够多。

除了主控的电影,光线还参投了《满江红》《交换人生》《怒潮》《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其中,大卖的《满江红》光线是第七大出品方,能分到不少票房收益。

前三季度,光线传媒实现净利润3.69亿元,继续坐稳领头羊的位置。

中国电影:只要行业好,它就差不了

中影虽然没有猫眼、淘票票这样的售票平台,但它有影院,有院线,有中影云票务平台,有中影巴可放映机,有进口片的发行权,有中影基地,在行业内一直都有资源优势。

中影旗下有控股影院128家(银幕 964 块)。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22081块银幕,市占率近29%。前三季度,中影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票房占全国票房总额的25%。

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对发行渠道的掌控。

据财报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中影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347部,占同期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88%。发行进口影片78部,占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70%。

在项目投资上,中影前三季度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影片28部,占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61.44%,包括《流浪地球2》《满江红》《熊出没·伴我“熊芯”》《人生路不熟》《长安三万里》《孤注一掷》六部进入国产片票房前十的热门电影。

四季度上映的热门影片《前任4》《志愿军:雄兵出击》《三大队》《年会不能停!》《河边的错误》,以及前三季度其他电影如《无名》《热烈》《巨齿鲨2》《保你平安》《长空之王》《第八个嫌疑人》《我爱你!》《超能一家人》等中影也都有参投。

热门影片几乎全都参与,又赚投资收益,又拿发行费,又有院线、影院分账,所以,中影的业绩基本跟着大盘波动,行业整体好,它就差不了。行业若遇困,它也逃不掉。

疫情影响最大的2020年和2022年,影市惨淡,中影亏损。

大盘反弹的2021年中影扭亏为盈。

2023年,疫情后影市进一步复苏,全国票房增长至四年新高,中影的业绩也向好,前三季度盈利4.71亿元,表现很稳。

PART B 掉队

博纳影业:主旋律大片和港片失灵

博纳2023年主控及参与出品了八部电影。

其中,主控的主旋律大片《无名》在春节档卖了9.31亿元,投资方分账3.36亿元,由于这部片成本高达3亿元左右,赚不到多少钱。

参投的主旋律大片《长空之王》在五一档上映,票房8.5亿元,投资方分账3.1亿元,除去制作、宣发成本,可能也处在盈亏边缘。

参投的另一部主旋律大片《志愿军:雄兵出击》也是类似的结局,成本高,票房8.64亿元,收益可能还不如《无名》《长空之王》。

主投的谍战片《刀尖》票房5177万元,主投的港片《爆裂点》票房约1亿元,参投的爱情片《非诚勿扰3》票房8000多万元,参投的港片《别叫我“赌神”》票房4078万元,参投的港片《风再起时》票房4904万元,都不及预期,光看分账都捞不回本。

博纳曾吃到过主旋律大片和港片的红利,《澳门风云3》《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无双》《中国机长》《叶问4》《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医生》《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都是成功案例,但这种成功也形成了路径依赖,而市场在变,观众在变,博纳的好时光似乎不再了。

从两部《长津湖》之后,博纳就再没取得过大的成功,公司业绩随之下滑,由盈转亏,从疫情几年“鹤立鸡群”到这两年跑输大盘。

2021年之前,博纳连年盈利,2018-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2.64亿元、3.15亿元、1.91亿元、3.63亿元,在影市资本寒冬叠加疫情冲击下,相比同行业其他公司表现突出。

由于经营不错,博纳2022年实现了在国内A股上市。但上市当年,业绩就变脸,亏损了7200多万元。2023年,趋势进一步向下,前三季度亏损2.36亿元。

屡试不爽的主旋律大片和港片策略失灵了。

华谊兄弟:靠爱情片IP强撑

华谊兄弟和北京文化可以说是难兄难弟,本来都是明星公司,行业领头羊,但都因为财务危机,一步步滑坡,至今还没缓过劲儿来。

华谊兄弟2023年主控出品、发行了《前任4》《非诚勿扰3》《爱很美味》三部IP爱情片,还有一部动画续作《摇滚藏獒3》。

《前任4》虽然票房远不及《前任3》,但也是大赚的。该片票房10.12亿元,投资方分账3.73亿元,如果成本控制在7300万元内,净利润就可能超过3亿元。

《非诚勿扰3》票房8000多万元,投资方分账不到2700万元,加上植入广告收入及网络版权收入,都不一定能回本。

《爱很美味》票房1455万元,《摇滚藏獒3》票房147万元,可以说血本无归。

另外,华谊兄弟还参投了《流浪地球2》《一闪一闪亮星星》《涉过愤怒的海》《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志愿军:雄兵出击》《宇宙探索编辑部》。

这些项目倒是亏的少,多数赚钱。不过,作为参与方,占的投资份额不够多,收益也就有限。大卖的《流浪地球2》华谊是第十四大出品方。以小博大的《一闪一闪亮星星》华谊是第八大出品方。票房5.49亿元的《涉过愤怒的海》华谊是第十一大出品方。

从参与作品的数量来看,华谊一定程度上在恢复元气,有钱投项目,公司正常运行,说明还留在牌桌上,有翻盘的机会。

从业绩来看,华谊2018-2022年已连亏五年,2023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2.8亿元。

《前任4》《涉过愤怒的海》《一闪一闪亮星星》几部赚钱电影集中在四季度,等年度财报,华谊全年的亏损额可能会减少,看起来不至于那么惨。

但要重回舞台中心,再度辉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文化:五年营收跌九成,已没存在感

北京文化就没有华谊兄弟显得有进取心了。

这家曾押中过《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的公司暴雷后,高管出走,员工流失,很多项目几乎陷入停滞,几年来很少再有大动作。

2023年,《封神第一部》上映,从预期中的烂片到逆袭大卖26.34亿元,赚了不少关注度,也基本达到了回本线,甚至赚钱。这是北京文化主控的一部库存片,被搁置了好几年。

跨年档营销非常成功的《一闪一闪亮星星》北京文化也有参投,但占的份额很小,是第二十三大出品方。

除此之外,北京文化已经淡出公众视野,很久没有存在感了。

其他库存片如陆川的《749局》还在因资金短缺导致的难产中。新项目如管虎的战争题材大片《东极岛》和路阳的《敦煌之玄奘密码》一直没有推进消息。

北京文化2018-2022年连亏四年,2023年前三季度亏损1.35亿,亏损额较上年还在扩大。

2022年北京文化营收只有1.08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1.38亿元,而2019年高光时营收是8.55亿元,五年营收跌去了近九成。

万达影视:滑出一线,正在“易主”

万达影视也是一家从巅峰滑落的公司。

巅峰的时候,万达电影旗下的万达影视参与出品的电影年票房在所有电影公司中曾排名第一,《北京爱情故事》《催眠大师》《煎饼侠》《滚蛋吧!肿瘤君》《寻龙诀》《唐人街探案》系列、《反贪风暴》系列、《西游伏妖篇》《寻龙诀》《误杀》等都是代表作。

但疫情几年,影院业务受冲击,影视投资业务也失去了光彩,很难守在第一梯队。

2023年,万达影视主控出品的电影只有《三大队》《倒数说爱你》两部。

《三大队》是陈思诚的公司操盘,万达影视基于和陈思诚的长期合作关系,主投了这部电影,是第一大出品方。该片目前还在上映,票房累计超过了6亿元,投资方分账超过了2亿元,最终可能到2.5亿元,赚钱。

爱情片《倒数说爱你》票房只有2637万元,没能实现以小博大。

《流浪地球2》《孤注一掷》《前任4》《热烈》《熊出没·伴我“熊芯”》《志愿军:雄兵出击》《第八个嫌疑人》《瞒天过海》《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宇宙探索编辑部》万达影视都只是参投,跟着别的公司喝汤。

能赚大钱的《流浪地球2》万达影视是第七大出品方,《孤注一掷》万达影视是第十二大出品方,《前任4》万达影视是第十大出品方,《熊出没·伴我“熊芯”》万达影视是第四大出品方。

跟投的项目很多获得了成功,但主控出品项目的数量和成功率却没提升。

2023年七月,面临债务压力的王健林把北京万达投资49%股份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儒意旗下的上海儒意影视,万达投资是万达电影的控股股东,万达影视是万达电影的子公司。

2023年十二月,王健林再拟将北京万达投资51%股权转让给上海儒意投资管理。如果交易完成,儒意的掌门人柯利明将实控万达电影,王健林出局,手里只剩间接持有的万达电影10.9%股权,不再参与决策、经营。

先后卖掉青岛东方影都,清仓美国AMC院线,挥别万达电影,王健林黯然退出了他曾经大踏步进军的影视娱乐行业。

小结:

电影业的高风险人皆尽知,风水轮流转是常态,一家公司能一直不下桌,持续稳定地经营并不容易。

前些年,热钱汹涌,趋势向上的时候,谁都想要成为迪士尼那样业务全面又稳定的百年娱乐王国,于是并购、扩张,向外延伸的动作不断,北京文化、华谊兄弟、万达电影都是这么做大做强的。

但没想到,潮水起的高,也落的快,没过几年好日子,整个行业就面临减速触顶,热钱退去,进入资本寒冬,这批冒进扩张的公司,也因此陷入了危机。

而光线、博纳、中影那几家聚焦主业的,压力就小很多,在寒冬里反而凸现了出来。

环境变的很快。

作为项目出资方,电影公司本来拥有很大话语权。但现在,这种话语权已经被分流。

一方面,背靠互联网大厂,有钱又有平台的互联网影业成了搅局者,掌握了发行渠道,进而介入上游投资、制片,分本来就不大的蛋糕。

另一方面,导演、演员们的地位大大提升。凡是能抗票房的导演、演员,背后都有自己的电影公司,他们开发的,或主演的项目,他们的公司都会参投,甚至成为主控方,优先受益。

有才又有钱的电影人不再像过去那样迫切需要电影公司来捧,反而电影公司都得和头部创作者们打好关系,有些甚至送股份送钱,只为换取名导电影的投资权。

2023年卖座的爆片如《满江红》《流浪地球2》《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背后的张艺谋、郭帆、吴京、宁浩、陈思诚、王宝强们都是核心掌控者和分账者。

在钱荒的背景下,创作者、电影公司、渠道方,相互需要,又存在竞争,共同参与一个个复杂的项目,一起分羹,微妙平衡。

在这个圈子里,谁资金充裕,掌握更多资源,就能参与到更多的热门项目,成功的几率就会变大,这也是当下最可行的增加确定性的方式。

如何一边搞创新,满足观众对新鲜感的追求,一边降风险,把电影这种艺术品变成能持续盈利商品,是电影行业永恒的主题。

哪家公司能持续做得好,就能站上枝头。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