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影院
华人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再这么烂,迟早要糊!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48

原标题:再这么烂,迟早要糊!

最近,胡歌凭借《繁花》登上《环球银幕》二月刊封面。

《环球银幕》自1985年创刊以来,单人登封的华人演员不超过十位

作为一本电影杂志,此前张曼玉、梁朝伟、汤唯、刘亦菲、于适等演员登封凭借的都是电影作品

而胡歌则是首位凭电视剧作品登封该电影杂志的华人演员。

消息一经官宣,胡歌粉、宝总粉以及李逍遥粉、梅长苏粉在评论区纷纷发来贺电。

凭电视剧作品登上电影杂志,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一种实力的证明。

毕竟当下影视圈的隐形鄙视链,默认电影艺术高于电视艺术。

而圈内对于演员咖位的判定标准,也是顶级电影演员大于顶级电视剧演员。

划重点,这里所说的对比,是垂直领域的同等级别

边角料电影咖和顶级电视剧演员还是没有可比性的。

这条隐形鄙视链,自电视艺术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

然而最近几年却出现了一个现象:

与一二十年前相比,电影演员的吸粉能力似乎在逐渐下降。

在2023年度十大涨粉艺人排行榜中,上榜的电影演员只有于适。

针对这个现象,网友发起了关于“电影演员为什么没有电视剧演员更容易吸粉”的讨论。

在开始讨论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下“吸粉”的定义。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吸粉能力是路人盘的转化率。

并不是指各大流量靠公司营销和粉丝氪金冲上来的虚假数据。

其实对于大多数电影演员来说,只要观众不排斥演员,愿意买票去看,就已经能算作是转化率了。

所以,电影演员的吸粉能力还要房号召力

单纯看社交平台的粉丝数量,并不能代表实际情况。

不过,从近几年来看,电影演员的票房号召力也在逐渐下降。

在吸粉能力方面,电视剧演员还保持着稳定水平。

这涉及到类型限制、观看习惯以及创作方式等多方面原因。

但影响演员吸粉能力的首要因素,还是持续曝光度。

电影时长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小时。

分配给每个角色的时长有限。

演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观众从被剧情吸引,转向被角色吸引。

利用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才有可能让观众对演员本人产生兴趣。

尤其是电影中出现鸿一瞥的名场面,会大大增加演员的吸粉能力。

如果名场面是能载入影史经典的级别,那会让演员的吸粉能力持续几十年。

比如发哥点烟

*电影《英雄本色》

淑贞发牌;

*电影《赌圣2》

华仔飙车;

*电影《天若有情》

张敏回眸;

*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朱茵眨眼。

*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就算观众没看过电影,仅凭这一个镜头,也能瞬间入坑。

但想要在电影中创造名场面,就要求演员要抓住每一帧表现机会

这也意味着对导演水平演员演技的要求更高。

近几年的电影中,出圈的场面有几个,但绝对没到载入影史的程度。

大部分时候观众只能通过剧情进入角色。

但凡电影剧情稍微弱一点,无法吸引观众。

就会导致观众难以与角色共情,更别提被演员吸引。

电视剧在剧情时长方面能给到演员的曝光率远远超过电影。

看一部电影只需要两个小时,但追一部在播电视剧可能要十几天。

观众不仅能有十几天的时间了解角色,还能获得角色的陪伴感。

心理学“曝光效应”表明,“某人或某个事物重复出现在眼前,那喜欢上这个人或事物的几率就会变大”

角色与观众见面的机会多了,演员吸粉自然就更容易。

此外,持续曝光率和电影、电视剧的观看模式有很大关系。

观众在追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后续剧情,提升对角色和演员的关注度。

这类根据后续剧情衍生出的角色话题,辐射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狂飙》从开播到收官共22天,主话题阅读量达76亿

剧集完结之后,一大批网友化身细节控,持续讨论剧情。

剧情热度带动角色热度延伸到戏外反哺演员

张颂文凭高启强的角色成功吸粉四百多万。

在2023年艺人涨粉排行榜中位列第二。

而观众在影院的观影体验属于短时间连续观影。

中间没有暂停键,对于电影角色和剧情的讨论,只能在影片结束之后。

话题讨论有效期较短,且没有后续剧情继续提升观众的关注度。

演员持续曝光多数靠场外露出,比如路演。

在这种情况下,演员的吸粉能力与电影口碑、热度有直接关联。

去年的院线电影,演员靠作品吸粉比较成功案例还是《封神》。

电影口碑、IP加持、角色滤镜让观众很容易对角色产生兴趣。

而演员们在路演活动中的各种花活儿,以及纪录片的后续释出,大大提升了角色粉到演员粉的转化率。

最重要的是《封神》有三部曲,在时长和观影模式上优势大于常规电影。

很少有电影能同时具备《封神》的热度和后续曝光条件。

另外,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周期也会对演员的持续曝光产生影响。

电视剧制作周期比较短,几个月就能拍一部。

像《繁花》这样一拍好几年的剧,近十年几乎没有。

再往前数还是历时6年的86版《西游记》和历时3年的87版《红楼梦》。

而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大制作电影,制作周期可能长达电视剧的十倍。

《流浪地球1》用了三年,《封神》制作长达十年。

虽说演员期间还能接其他戏,但总体来说,电影演员靠不同作品刷脸的频率远远低于电视剧演员。

然而这种现象并非绝对情况。

往前倒一二十年,会发现电影演员的吸粉能力甚至优于电视剧演员。

就拿黄金时期的香港电影和港剧演员对比。

郑少秋虽是以电影出道,但出道后成了电视剧演员。

1978年参演《倚天屠龙记》名气大涨。

1979年又因《楚留香》火遍香港,横扫内陆。

周润发1980年带着《上海滩》强势入侵。

在1984年《笑傲江湖》之后,主攻电影。

两位演员都以电影出道,且都在电视剧领域有成名代表作,戏路发展却截然不同。

发哥靠电影作品杀出香港,杀出内地,杀进国际。

吸粉范围覆盖全世界,持续时间高达二三十年。

到了梁朝伟、刘德华、张曼玉时期,根本没有能对打的电视剧演员。

当年的香港电影圈,从导演到演员,除了王家卫之外,各个都是高产劳模。

巅峰时期的年产量高达200多部,仅次于好莱坞,其中还有很多高质量经典电影。

再加上当年DVD碟片和电视台轮播影片的方式,让电影演员的曝光率蹭蹭往上升。

反观现在的电影,值得二刷三刷的都很少,大部分都是看一遍拉倒。

电影演员的吸粉能力自然不如以往。

其次,从受众范围来说,电视剧受众和电影受众基数差距很大。

电视剧观看成本比较低,观看自由度比较高。

时间成本和购买成本,决定电视剧受众范围更广。

并且两个领域受众群体并不完全重合。

电影虽然是大众文化,却有一定的观影门槛。

尤其是对于艺术性较强的影片来说,受众范围更小。

当年刘烨凭《蓝宇》拿下金马奖影帝,走在路上都没人要签名。

反倒是和他一起上街的陈坤,因为演了《像雾像雨又像风》《金粉世家》到哪都一堆人围着。

另外电视剧的受众圈层更广,还包括创作方面的原因。

创作方向和演员类型的选择,决定了电视剧的吸粉范围大于电影。

现在电视剧比较容易吸引的粉丝类型包括:

剧情粉、角色粉、颜值粉、CP粉以及IP粉。

众所周知,内娱编剧普遍不会写戏。

对于资方来说花钱买IP比用一个原创剧本更容易获利。

只要细节足够还原,演员演技过关,形象贴合原著。

IP自带的部分角色粉就会转化成演员的粉丝。

比如一个角色吸粉三年的肖宇梁。

2020年演的张起灵,直到2024的热搜,还是#纯元瓶#(指这版张起灵的地位,如同纯元皇后)的词条。

但很多适合电视剧的IP,并不适合电影。

远的就不说了,最近扑街的影版《花千骨》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内容到妆造到特效,连平台的付费网大都比不上。

上映之后票房惨淡,被六公主点名“开年第一烂”。

其中最烂的地方还是剧情。

《花千骨》小说65万字,拍成电视剧也有58集。

要在不到一百分钟时间里把故事讲完,改编难度非常大。

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有些IP拍电影真的不合适。

这就注定了电影演员在IP粉的转化率上低于电视剧演员。

CP粉就更不用说了。

小李子当年凭《泰坦尼克号》在全球吸粉的盛况,在国内电影圈很难重现。

近几年电影行业百花齐放,唯独爱情题材渐渐消失。

我上一次在电影里看人谈恋爱,还是何非带李木子去看海底星空那次。

但很多电视剧演员吸粉的主要来源就是CP。

一部《长相思》让张晚意、邓为、檀健次粉丝暴涨。

一部《繁花》让唐嫣凭借“排骨年糕”CP,迅速扩张路人盘。

CP粉威力之大,不容小觑。

最后,电影和电视剧对于角色塑造的偏重点不同,也会影响演员的吸粉能力。

像魏大勋的孟宴臣一样,主角剧本全拉跨,还能solo出道疯狂吸粉的情况,在电影演员身上几乎不可能发生。

电影要故事、演员、制作各方面都出彩,观众才愿意花钱去看。

往往是电影爆了,演员才爆。

大多数电视剧演员吸粉,除了靠演技和剧情,还会靠人设。

而好的人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演技缺陷。

景甜在电影圈打拼十年无人在意,一部《大唐荣耀》让她口碑反转。

《司藤》更是让她踏进了颜值统治区,收割一大波IP粉、角色粉和颜值粉。

以上说了这么多,大家会发现一个现象。

其实吸粉最多的电视剧演员,还是演偶像剧的那批

靠正剧角色吸粉的演员,要么是真的有顶级演技

要么就是有出圈名场面的,比如靠陈延年出圈的张晚意。

其实,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演员,只靠一时热度或某一部作品吸粉,都是昙花一现。

想要长盛不衰,修炼演技才是唯一捷径。

最后大家观影这么多年,最得你心的角色是哪个?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在看护肝,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