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影院
华人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10个关键词,回看2023中国电影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46

原标题:10个关键词,回看2023中国电影

距离2023年结束,还有5天。

今年的国内电影市场票房截至今天9:00已经达到538亿元,相比去年(299亿)提升了接近八成,观影人次也比去年多了接近5.5亿。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对于电影从业者和热爱电影的观众们来说,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但好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带来的。整个2023年,有旺季有淡季、有高峰有低谷,有很多眼前一亮的“故事”,也有行业新的挑战与“迷茫”,但总体来看,2023年的中国电影,令人欣慰。

逢年尾,当然要有点仪式感,小万特此带来【年终盘点·2023】专题系列

今天的第一篇总结了年度电影市场的10大现象,它们展现的变化和趋势,或将启发2024年的电影市场往何处发展。

春节档开门红

史上第二强的2023春节档,带来观影人次大量回归,给正处于恢复中的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也给2023年整年的复苏与红火定下了基调。

2023中国电影年度票房TOP5

春节档的两个头部片《满江红》(45.4亿)和《流浪地球2》(40.3亿)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今年票房的TOP2,也是国内影史票房的第六名和第十名。

两部影片之间的类型差异性,也让观众审美的多样化趋势得到验证。

一个往“小”里做,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以剧本杀的年轻形态在一个封闭大院里讲述故事;

一个往“大”里做,耗时四年调动超过两千人的团队协同作战。在两个方向上,这两部影片都是国产类型电影后续创作的标杆。

春节档的第三名《熊出没·伴我“熊芯”》也延续了品牌电影的良好口碑,品质在线、口碑稳定,并最终刷新系列票房最高记录(14.9亿),让行业重新审视了子供向动画电影的市场空间。

2023年春节档,类型大餐齐全,观众层覆盖全面,具有标杆和典型意义。

动画电影再度崛起

开年有《熊出没》做榜样,2023年的动画电影市场整体亮眼,日本动画与国产动画均有不俗表现。

新海诚来华宣传的新作《铃芽之旅》,想看用户中25岁以下占比达到约65%,靠着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在3月的冷档期拿下破8亿票房,刷新了7年前《你的名字。》创下的日本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紧随其后的《灌篮高手》尽管宣传动作极少,但依旧靠着庞大的粉丝群取得了6.6亿的好成绩(豆瓣评分8.9),在上映长达4个月之后,仍然还有忠粉在为它包场观影,粘性惊人。

在二次元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除了超英电影,日本动画始终是年轻人更熟悉、更有效的IP。

对比来看,今年的国产动画电影也不逊色。

过去的国产动画电影多局限于神话故事题材,《西游记》《封神榜》成了跨不过的两座大山,观众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审美疲劳。

但今年春节档的《深海》(9.2亿)、暑期档的《长安三万里》(18.2亿)成功开拓了国产动画电影的题材边界,原来边缘群体和历史人物传记也可以成为优质选材。

两部原本不被看好的作品赢得了口碑也赢了票房,表明观众对动画电影有极大的包容度和喜爱度。国产动画想要弯道超车,题材选择是关键,一味押宝大IP并不一定奏效。

最强暑期档黑马云集

如果说春节档的红火是每年的必备节目,那么2023年暑期档的黑马频出则是今年最大的意外之喜,206亿的档期占出占了全年的近四成。

年度票房排名第三到第七位的恰好都是暑期档的“五大黑马”——《孤注一掷》(38.4亿)《消失的她》(35.2亿)《封神第一部》(26.3亿)《八角笼中》(22亿)《长安三万里》(18.2亿)。

五部作品按制作规模而言,其中有3部其实属于腰部影片,但因为踩中了时代情绪、营造了社交媒体的共振,从而掀起了空前踊跃的观影狂潮。

这也在提醒电影行业的从业者,观众并非只为高投资大片买单,砸制作费砸阵容不如用心讲一个与当下有关的好故事。好故事能达到的票房上限,无可估量。

电影营销的重要性也在今年暑期档充分体现出来,在路演、短视频这些践行多年的营销方法中,长出了新的生命力。

《封神第一部》是实打实的重工业电影,主打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同时靠路演中对网友造梗的及时反馈收获了无数自来水。在开局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走出漂亮的长尾弧线,并产生了催更《封神第二部》的网络热门话题。

还如《孤注一掷》上映一个月之前,也已经凭“王传君 拜佛”等多个演技视频成为短视频顶流,上映后靠“多一人观影 少一人受骗”的精准口号拉动无数观众入场。

这其中的共性在于,营销要真正懂得当下观众在关心什么,而不只是自己想给观众什么(关于2023暑期档的更详细分析,请戳小万此前专稿【206亿,这个暑期档「杀疯了」】)。

好莱坞大片全面回归

《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等过去曾在国内创下影史纪录的引进大片系列,今年重新和观众见面。

过去几年好莱坞大片时常无缘内地的情况在今年不复存在,但几乎所有的大IP都遇冷了,票房大不如前。

引进片票房榜TOP1的《速度与激情10》9.84亿,比上一部缩水30%;《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6.55亿,连上一部的一半(《变5》15亿)都没达到,距离系列最高的《变4》19亿更是差距甚远;合拍片《巨齿鲨2》表现尚可,达到8.5亿。

国内和海外观众的观影兴趣也发生了较大区隔,海外叫座的《芭比》(全球14亿美元VS内地2.5亿元)《奥本海默》(全球9.5亿美元VS内地4.5亿元)《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全球13.6亿美元VS内地1.7亿元)在国内中规中矩,占据进口片主要票房的依旧还是传统大IP续集。

往年被追捧的超英电影也陷入低谷,从2019年最高光时刻的《复仇者联盟4》之后,漫威与DC均无力回天。

今年出现了几部超英电影口碑佳作,比如《银河护卫队3》《闪电侠》《蜘蛛侠:纵横宇宙》等,但好口碑并没能帮助它们的票房重回巅峰。

豆瓣评分高达8.4的《银河护卫队3》,拿下了今年超英类型片中最高的6.06亿票房,表现却还不如上一部《银护2》(6.8亿)。

同时,超英电影普遍迈入“平行宇宙”叙事之后,普通观众的观影门槛陡然提升。国内市场又错过漫威整个第四阶段(且第四阶段作品质量下降),观众对超级英雄IP的情感也需要重新积累,新粉丝未增长,老粉丝却开始流失。

内容之外,好莱坞大片的营销动作也逐渐被国产片拉开了差距。在国内缺少路演、短视频营销僵化等问题,让好莱坞大片难以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吸引大众注意力。

《海王2》主创来华,但常规宣传显疲态

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好莱坞公司的重视和解决,那么进口片在国内的市场或难有大的起色。

主旋律从战争转向个体

主旋律战争类型大片,在今年的表现不再像过去几年一样强势,《长津湖》(内地57亿元票房)已成为阶段性高点,目前正处于探索类型新表达的过渡期。

一直与主旋律大片强绑定的国庆档,今年在春节和暑期档期的强势表现下相形见绌(仅有27.3亿),其中档期头部的《志愿军:雄兵出击》最终累计票房约8.4亿。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每个不同档期中,影片类型在变得多样化,反腐、战争、爱情、喜剧,全面开花,让观众的节假日观影有了更多选择。

今年的五一档和国庆档虽成绩不佳,但都坚持了供给多样化的原则,是合理化定档的重要体现。

《坚如磐石》是扫黑类型主旋律,四年曲折终上映

而主旋律创作,也在逐步走出单一、宏大的战争叙事,向微观、个体叙事转变,比如《望道》《觅渡》《我本是高山》等,通过讲述个体在一个时代中的经历来弘扬正能量,或许是更贴近当下观众感受的方向,也能缓解过去几年战争大片井喷之后带来的一定程度“审美疲劳”。

《无名》也是个体叙事的另一种形式

只不过,目前的主旋律个体叙事尚不成熟,口碑未达预期。比起工业化制作水准的标杆《长津湖》《水门桥》,在个体叙事中可以视作成功范本的主旋律影片尚且匮乏,有待从业者继续努力挖掘。

冷档期不再是文艺片专属

在传统的大档期之外,非热门档期时段缺乏新片供给始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国内电影市场常年处于“大档期过度拥挤,冷档期无人问津”的状况。非档期时间段一般只有小众文艺片和部分进口片定档,稍有投入的国产片多会选择春节、暑期和贺岁档等大档期求稳健。

11月初上映的《拯救嫌疑人》票房5.7亿,超出预期

可事实证明,大档期往往“二八效应”严重,头部梯队影片抢走大部分票房,腰部梯队影片常常回本困难。只有充分挖掘冷档期潜力,利用差异化优势,才能让尽可能多的腰部影片也找到盈利机会。

尺度不小的《涉过愤怒的海》票房5.5亿

今年,不少阵容不错的国产商业片选择了在冷档期上映,如《保你平安》《第八个嫌疑人》《涉过愤怒的海》《拯救嫌疑人》等。

掐准底层情绪的《保你平安》以7亿的佳绩列年度票房榜第二十位,这对于一部3月上映的影片来说十分难得。

《保你平安》主打反网暴和底层善良

商业片之外,一些文艺片的票房成绩也在证明,只要踩对宣发的鼓点,就算是文艺片也能有更高的票房上限。

比如《河边的错误》,借主演朱一龙和原作者余华的话题热度以及开放式解读拿到了过3亿票房,长线走势超出预期,这是过去对小成本文艺片而言不可想象的“天花板”。

现实主义大年

从2023全年的电影类型来看,现实题材无疑是今年最有存在感的类型,暑期档有接近一半的票房由它们贡献。

《八角笼中》与“草根”王宝强的个人经历绑定

中国电影美学从第四代导演开始就已经打上了“纪实美学”的烙印,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名导大导们,最负盛名的作品也多是现实主义题材。

不过,从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开始,现实主义题材的票房潜力才终于被看见。做现实主义题材,成为了创作者在艺术价值和商业回报两方面的共同追求,到如今已成重要趋势。

好莱坞用“超能力”寻找商业片的突破,并构建了在全球的影响力,国产片想要赶上就不能依葫芦画瓢,现实主义题材是正确方向。如今国产片票房占比能逐年提升,背后和创作者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技法愈发成熟脱不开干系。

在国内观众的眼中,“与我有关”的电影才更能引发共鸣。

观众对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喜爱是肉眼可见的,前两年的《人生大事》(17亿)《我的姐姐》(8.6亿),今年的《孤注一掷》《八角笼中》以及《人生路不熟》(11亿)《学爸》(6亿)《我爱你!》(4.3亿)等等,腰部影片中诞生的多个“黑马”都是依托现实题材。

同时,今年大热的犯罪类型片中,《涉过愤怒的海》《三大队》(目前4.5亿)等也走出了新的路线,或侧重导演视听风格、或抛弃猎奇转向沉稳写实,但内核都是现实议题与人文反思。

贴近大众当下生活,挖掘呈现更多有现实共鸣的故事,或将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创作主流。

女性题材崛起

《消失的她》在年中的爆火,女性题材的票房影响力便再也没有办法被忽视。

放眼全球,女性题材作品和女性创作者也是处于上升期。创造14亿美元成绩的《芭比》是今年的全球电影票房冠军(绝对黑马),它找到了女性主义与商业大片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用幽默的方式解构了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之处。

而国产作品中,与前些年的《我的姐姐》《爱情神话》《你好!李焕英》等影片相比,今年的女性创作者开始主动融入商业片创作技法,同时也有了更明确的女性主体意识表达。

比如《我经过风暴》《拯救嫌疑人》等女性创作者的作品,把反家暴、反情感诈骗、为母则刚等表达与商业类型片结合。

国产片中也还没有真正出现像《芭比》这样将女性主义和商业片完美结合的“爆款”可供学习,在女性观众消费力越来越强的当下,还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等待挖掘。

张译大鹏周冬雨争当劳模

谈到今年银幕上的面孔,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呢?

周冬雨今年有5部电影(《热搜》《坚如磐石》《鹦鹉杀》《燃冬》《长空之王》)上映,张译(《满江红》《无价之宝》《刀尖》《三大队》)和大鹏(《无名》《保你平安》《第八个嫌疑人》《年会不能停!》)各有4部。

他们是今年的“银幕劳模”,从年头到年尾,观众总能在电影院里见到他们。

张译演技毋庸置疑,但今年出演的角色稍显固化,除了《满江红》里的反派外,其他角色都偏向于“好心肠的苦命人”,如《无价之宝》中的石振邦、《三大队》中的程兵,一度引发部分观众对于“怎么又是张译”的讨论。

大鹏相对多样,给观众更多惊喜,在《保你平安》里是小混混、在《第八个嫌疑人》里是杀人犯,在《年会不能停!》里是老实工人,幕后导演的《热烈》反响也不错(票房破9亿)。

凭借《第八个嫌疑人》中颠覆固有印象的表演,他还获得了今年上海电影节金爵影帝。

周冬雨本是文艺片的保证,但今年主演的两部文艺片,却出现了口碑危机。

危机的背后有不少营销错位的原因。

文艺片本就具备一定的观影门槛,但风格化的《燃冬》选择了在七夕上映、《鹦鹉杀》打出了“首部女性杀猪盘反杀电影”的口号,给观众建立了有偏差的类型预期,从而导致非文艺片受众大量涌入,观众成为“受害者”后,口碑便易被反噬。

贺岁档“雪”中焕发新生

正在进行的贺岁档也从沉寂多年转为升温。

作为国内出现最早的电影档期,贺岁档在过去几年中,由于没有节假日的支撑,表现一直不如其他档期。

但今年《一闪一闪亮星星》打破了国内影史预售首日票房纪录(约1.5亿),给了从业者不少震撼,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下雪场”营销。

过去的影院也曾推出过不少差异化服务,但像“下雪场”这样根据影片不同内容而制定的加强观影仪式感的思路,还是一个新的启发。

虽然不是每部电影都适合“下雪”,但今后的电影营销仍然可以学习类似的“定制化仪式感”思路,让观众在影院场景中获得更多体验。

与此同时,《年会不能停》《潜行》《非诚勿扰3》《金手指》等类型不一的国产新片也在蓄势待发,今年元旦档谁能笑到最后,还需拭目以待。

总体来看,2023是多姿多彩、充满变化的一年。

电影行业一扫过去几年的阴霾,重回上升期,但行业规则与行业规律都处于重新建立与发现的过程中,陈旧思维需要转换,更能与当下观众共情的创作内容和营销方法有待探索。

整理之后再出发,愿2024年,是中国电影更好的一年。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