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影院
华人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原创 徒弟复播3分钟后被封,小杨哥回应再引热议,评论区现奇葩留言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18   浏览次数:55

原标题:徒弟复播3分钟后被封,小杨哥回应再引热议,评论区现奇葩留言

大网红“小杨哥”和他的徒弟“红绿灯的黄”,再次被挂上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11月小杨哥的徒弟“红绿灯的黄”,被中消协点名批评“低俗”后,沉寂了一小段时间,并于12月6日晚再次直播,并在短时间吸引了超18万人观看。

但“红绿灯的黄”和直播间的粉丝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3分钟之后,直播间就被封了,原因不明。

随后,“小杨哥”在直播时看到大量粉丝询问此事,随后回应称“大家不用担心”。

这件事之所以能挂上热搜,被热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红绿灯的黄”此前已经被指低俗、博丑,甚至连央媒都发文批评,为何她还能在短时间内复播。

二是“小杨哥”回应的那句“不用担心”,让不少网友觉得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

“红绿灯的黄”短时间复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利益二字。

事实上,“红绿灯的黄”扮丑、打擦边球的做法,也是为了利益和流量。因为这样搞,成本比起那些知识科普类博主、懂产品搞服务的博主们要低得多。

“红绿灯的黄”只需要在镜头面前,放下脸皮,做一些吸睛的动作,说一些擦边的言语,用无厘头的搞怪方式,就能获取流量。

这其中的技术含量,甚至都不如那些将“社会摇”玩得整齐划一的精神小伙们。

而小杨哥的“不用担心”,之所以引起网友心里不舒服,是因为大家都很纳闷,到底是谁在粉这类博丑主播,谁在买这些主播们的货,又是谁在担心小杨哥的徒弟?

有网友表示,“我就想知道谁担心了?就算是担心,也是担心她怎么能复播的?”

此前“红绿灯的黄”被整顿后,小杨哥就因为帮徒弟辩解,而受到网友质疑。

当时小杨哥称,“一直以来,她放下包袱逗大家开心,这是很难得的,谁愿意扮丑去逗大家开心?”

这句“谁愿意扮丑去逗大家开心”,直接将自己徒弟靠“扮丑获利”的行为,偷换成“负重前行”的无私奉献,扮丑和打擦边球,只是为了能让观众看得开心。

小杨哥是真的一句也不提,你和你的徒弟靠这种方式,攫取了多少利润。

报道显示,“红绿灯的黄”曾在一个月时间里,卖了5000万的货。

哪怕分成只有一个点,其收入也高达50万,她一个月的收入,已经超过普通人数年甚至十年的收入。

本来扮丑的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小杨哥”却得了便宜还想卖乖,用“只是为了逗大家开心”为“低俗”正名,是真当大家没有脑子吗?

“小杨哥”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傲慢,和李佳琦的“你努力吗”,虽然形式不同,但要表达的态度,可谓如出一辙。

如今小杨哥又用“不用担心”来回应徒弟复播被秒封,似乎已经“财大气粗”到无视规则的程度了。

要不“小杨哥”自己搞个直播平台,起码能不受平台规则的约束。

也有“红绿灯的黄”的粉丝,发文力挺自己的偶像,并留下奇葩言论。

这位粉丝表示:“她做了什么事被骂成这样,你们对女生的恶意能少一点吗?不爱请别伤害,她只是为了生活才这样努力!”

奇葩的点在于,这位粉丝不但乱打“女拳”,而且偷换概念很是生硬。

网友在意的点是“低俗”,并不是针对女生。

更何况“红绿灯的黄”如今月入几十万,早就过上好生活了,“扮丑”也早已和“努力”无关,它只是攫取利益的一条捷径而已。

但这条捷径,违背了公序良俗。

还有网友表示:“虽然我也不喜欢看她直播的内容,但不能因为瞧不起她就不让别人存在啊,你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

一看这位网友的IP,也就理解他为何会有这种发言了。这位身在加拿大的“高华”,同样是“偷换概念”那一套。

网友瞧不起的并不是“红绿灯的黄”这个人,而是她干的事。

更重要的是,有人喜欢就应该存在吗?

“黄、赌、毒”也有人喜欢,但为什么几乎所有国家都会将其视为需要禁止的东西呢?

当然,在如今的网络直播中,像“红绿灯的黄”这种靠低俗吸睛的主播有很多,只是“红绿灯的黄”体量比较大,被当成典型来抓。

杀鸡儆猴,在这种情况下,无疑是一种比较实用且好用的办法。

更重要的是,头部网红以及明星带货,事实上已有“垄断”嫌疑,甚至到了“与民争利”的程度,网红明星靠带货攫取的财富,放在实体企业中,可以养活上万人甚至几十万人。

长此以往,连电商这个行业都朝不保夕,更别提什么实业兴邦了。

前阵子,那些热衷带货且嗅觉敏锐的明星,都纷纷退出该行业,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对于“红绿灯的黄”来说,中消协和央媒点名批评,虽不是下了“除名令”,但也是在敲打某些主播在某些方面,应该有所收敛。

这个时候,作为头部带货主播,明智的办法是诚恳道歉并调整直播方式,沉寂一段时间后再出来捞金。

一味的头铁,意图用自己的粉丝量来挑战公序良俗,就是愚蠢了。

你要不体面,那大家就帮你体面。

各位小伙伴,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END——

THE END
*
*